“五一”小长假到来,但关于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,仅仅是严重又忙碌的普通“作业日”。
最近,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肿瘤血液科护士长张鸿雁每天早上6点半就从长春驻地乘大巴动身,前往“黄码医院”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院区。
吉林疫情发生后,这位70后的护士长是最早一批冲到救治一线的医护人员,在延吉市的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奋战了20多天。
那里的疫情逐步平稳后,4月初,坐落长春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院区被定为“黄码医院”,张鸿雁与医疗队20多名队员当即转战支援,又连续作业了近30天。
吉林疫情以来,张鸿雁瘦了五六斤,但作为一名参加过非典、去过武汉抗疫一线和吉林通化抗疫一线的“老兵”,她没有觉得作业辛苦,反而认为这是职业生涯的一种历练。
张鸿雁说:“无论是在‘红区’,还是在‘黄码医院’,或是回归日常作业,虽然岗位不同,可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责任不变。不论在哪,都会一直用我们的爱心、耐性、仔细和责任心照顾好每一位患者。”